2024年12月,公司成功中标泰国卡利钾盐矿EPC总承包项目,对于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推进“大海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项目团队突破商务壁垒、化解法律风险、融入本土文化,各项筹备工作稳步推进,为后续高效履约和国际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战略布局,构建项目发展新格局

强化战略落地,纵深推进“大海外”战略。公司持续优化海外布局,以塞尔维亚铜金矿、老挝开元钾盐矿等项目为支点,积累了丰富的海外施工经验。泰卡利钾盐矿项目的成功落地,不仅促进了公司在泰国矿建市场的深度开发与资源整合,还推动了技术输出、管理创新及本土化合作,为海外工程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树立了典范。

强化顶层设计,全面保障项目高效运行。通过建立“总部-东南亚分公司-项目部”三级管控架构,在全面统筹EPC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基础上,将逐步构建涵盖商务谈判、税务筹划、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合规管理及应急预案等多个领域的“全周期风控体系”,确保项目能够安全、高效地运行。
突破多重壁垒,优化项目本土化运营

资源整合破解供应链壁垒。泰卡利项目地处呵叻府,当地工业基础薄弱,设备与材料供应面临挑战。公司依托国内成熟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入调研泰国本土市场和商务环境,筛选出符合技术标准和成本管控的泰国本土供应商,并与当地建材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同时,针对大型设备进口的高额关税,项目团队利用东盟自贸区政策优势,选择合适的报关品名和海关编码,基本实现设备零关税。
多维管控构建风险防火墙。项目团队实施“合规优先、本土融合、防范风险”的综合策略,主动联络泰国顶尖律师事务所,有效应对各类潜在风险。面对外籍劳工配额限制,项目全面推行本土化雇佣,开辟签证办理绿色通道,并大力实施‘导师带徒’计划,既确保了用工合规,又促进了技术本土化传承。此外,项目聘请了泰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及财会专家,严格遵守泰国劳动保护法等各项法律法规。

文化融合构建信任纽带。项目团队采取“尊重宗教-社区共赢-柔性管理”三位一体策略,将企业行为嵌入当地文化习俗,积极扮演“社区成员”角色,主动降低运营阻力与文化冲突风险。一是主动融入佛教文化与宗教习俗。施工区域毗邻佛教寺庙,项目团队避免在重要佛教节日(如万佛节、佛诞节)安排高强度工作,允许属地员工参与寺庙活动,赢得当地居民好感。二是积极构建社区信任与和谐关系。优先雇佣当地居民,全力保障泰籍职工合法权益。截至4月份,已为近70名泰籍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主动向所在地政府捐助2000元地震救助款,进一步增进双方互信互助。三是做好员工管理。高度重视人员管理,积极开展员工行为规范与文化培训,并设立中泰双语投诉通道,将潜在劳资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坚持高效履约,激活技术与管理双引擎

创新工艺攻克地质难题。针对呵叻府钾盐矿区复杂的地质条件,项目团队凭借在老挝开元、中农钾盐矿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成功研发出智能注浆一体化管控系统,采用新型注浆材料,并对注浆工艺参数进行了重点优化,从而有效攻克了涌水地层的封堵难题。
精细管理保障工期进度。建立四级进度管控体系(第一级:基于合同关键节点制定项目里程碑计划;第二级:细化项目主进度计划,编制项目动态关键路径;第三级:针对设计、采购及施工制定专项进度计划,并对各项任务活动进行关联链接,第四级:双周滚动计划,通过高频次的“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循环,确保项目进度可控)。自2024年12月中标以来,项目团队迅速完成营地建设、地面注浆筹备、注浆设备调试以及临建设施施工等筹备工作。截至2025年4月,风井与副井稳车群施工已全部完成,风井地面预注浆已进入尾期阶段,较原计划提前15天,为后续井筒掘砌赢得宝贵时间,预计2025年6月可实现风井开挖。

严格管控确保工程质量。项目团队成立质量管控小组,建立“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质量管控流程,严格执行中泰双重质量标准。健全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通过“预先控制、过程控制、验收控制”,确保达到预期质量目标。在关键工序中,实行“样板引路”制度,以“样板”作为实物进行技术交底,直接明确项目施工的质量目标和验收标准。截至目前,已完成的分项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7.5%,获得业主方质量表彰2次。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大海外”战略布局,为助力集团打造“国际领先的矿山建设投资跨国集团”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