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毓孝, 2002 年 7月从原大同煤校毕业后来集团公司工作。在近10年的工作中,依托集团公司大发展的机遇,巧借祖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东风,我由一名刚刚走出象牙之塔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企业集团中的骨干和中坚。10年的风雨历程,使我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专业技能等诸方面都经过了锻炼,个人素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工作期间,亲眼见证了集团公司兴旺发达的辉煌历程,再回顾自己在公司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更加深化了对“企业集团是我家,集团繁荣靠大家”这一道理的理解。“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如果说企业是一条大河,那么个人就是汇入这条大河的涓涓细流。“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员工和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一 成长篇
2002年7月毕业后,本来学工程造价的我,根据组织安排,开始成为项目部一名最普通的见习技术员。经过技术员、技术主管等岗位的不断锻炼,06年3月我被聘任为新庄孜项目部的技术经理,负责项目部的技术及工程结算工作。也是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我才真正悟出工程造价与施工技术工作间的密切联系,我也从一个初涉管理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一名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管理者,成为一名适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回顾自己的经历,我深深的体会到,正是平凡的工作岗位才推动着我不断的进步。
2008年2月,从基地回项目部的路上遇到的一次意外车祸,使我认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可贵。幸运的是我只是受了一点轻伤,伤好以后,我更加尽心尽力为项目部服务。当时,我们中嵋芝项目部面临制约生产的最大困难是无法及时解决的火工品。时任项目经理的葛久峰同志安排我主抓这项工作。面对办理一次火工品需要十一道部门审批的烦琐手续,以及这些部门人员的极尽刁难,我没有畏惧,而是迎难而上,积极沟通、机智应对,经过几天的努力,问题最终得以顺利解决。通过多次类似的情形,我得到了一个宝贵的认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谦虚的办事态度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同年5月底,随着谢桥项目部的成立,我从中嵋芝项目部调了过来。当时在所下文件中,只有我和马景迅处长两人属于谢桥项目部,而马处长还要管理朱集项目部的正常生产,所以前期筹备的任务就自然落在了我的肩上,虽然以前我也参与过几个项目部的筹备,但是独立作战还是头一回,自己的底气不足。但是冷静想想,这样的机会今后对我来说并不会很多,我暗暗给自己打了打气,于6月6日带着两个技术员正式进驻谢桥矿。当时场地还没平整,就连生活区的位置也是改了又改,主要是矿上没有总体规划,所以我们的计划总是被一次次的推迟和改变。面对这种情况,我天天跟矿上沟通,筹备工作只能见缝插针的进行,能干一点是一点。我们用四天时间完成了北稳车群与副提绞车的施工。在施工临时井架基础时,恰逢朱集要施工马头门,因工作需要我的两个技术员也被调了回去,这边只留下了我一个人搞施工,而面对的情况是冻结沟槽与临时井架必须同时施工。有过项目部施工经历的人都知道,井架基础施工不论从施工还是测量放线,都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说实话,我对测量也只学得了些皮毛,心里没底,现场给的几个点还不通视,我只能翻书现学现用。由于缺少施工人员,只好联系当地农民来干活,其中的管理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过我仔细而大胆的工作,我们还是如期完成了此项工作,没有影响冻结沟槽的施工。通过这件事,我得到了谢桥矿改扩项目部从上到下由衷的称赞,许多人见我就说,“王经理,真是什么事也难不倒你,你到底是学什么的?”。就是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工作得到了甲方的认可。后来的筹备中,因永久井架起立延误的工期太长,造成交给我们井口前就发现水文孔冒水,而安装力量的严重不足,致使加班加点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其中的酸甜苦辣也许只有亲历的人才能体会到。艰苦的工作是锻炼一个人最好的磨刀石,这段时间不仅使我真正成长起来,也让我更坚定了为企业奉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决心。
二 发展篇
09年2月,我被聘任为陈蛮庄项目部的项目经理,至此我的人生及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岗位对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陈蛮庄项目部属我处少有的几个千米立井之一,地处山东片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虽然背后有处里强大的技术力量作保证,但从项目一开始,我就作了充分的战胜各种困难的准备。陈蛮庄项目冻结段达621m,施工过程中,因冻结单位防片帮水文孔误报,导致交圈冒水后,下掘施工20多米后冻土已进入荒径达2m以上,70多米后基本完全冻实,严重制约了掘进速度。为了尽快通过此段地层,项目部通过与建设方、监理方、冻结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分析,确定关闭防片孔,减小中排及外排孔的流量,确保下部冻土进入荒径不超过1m。同时不等不靠,由项目部经理层人员亲自带班作业,极大提高了职工士气,施工速度也明显有了提高。 6、7月份在表土段冻实的施工条件下,创出了6、7两个月平均月进尺80米的好成绩,吸引了兄弟单位前来学习。而且下步的施工也进入了良性循环,减少了冻土的挖掘量,最终用6个月零10天时间安全完成了621m冻结段施工任务。根据甲方要求,套壁采用块模施工法,项目部施工前就对块模施工的利弊做了充分的讨论,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的威胁之大。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形成现场技术员把质量关、安检员把安全措施落实关、项目部领导督导的现场管理制度,具体到例如块模连接的每条螺栓至少有三人以上人员都要紧一次,最终用45天时间一次性套壁621m新纪录,建设方为此专门发贺信、送贺旗。基岩段施工采用工作面预注浆的方法,吸取原来山东片区各个井筒基岩段治水施工的经验教训,严格按程序施工,确保了注浆效果,最终井筒施工没有启用一次排水泵工作,实现了千米井筒施工“打干井”。施工的安全顺利,也确保了项目部的经营效果。项目中标5087万,最终结算6500余万元,工程成本支出5200余万元,实现项目利润近1300万元。
整个项目部取得骄人的成绩,我个人的业务素质、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也实现了质的提高。数年的管理工作使我认识到,项目部的点点滴滴、大小事情的处理妥当与否都影响到项目的成败,精打细算不是小家庭过日子的专利,更是项目管理必须遵守的原则。作为一“家”之主,责任是比“天”大的,对企业、对职工负责,而且平衡好之间的关系,不用科学的管理理念,严格的制度做保障是行不通的。立足当前,面对项目部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固有的思维模式,我将不断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引导、去感染,取长补短,创出一条符合企业利益要求、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项目管理之路,做一名合格的“中煤矿建”人。
三 理想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过去的成绩无论如何辉煌(根本谈不上辉煌),毕竟成为历史。记得一位哲人说过:对辉煌历史的追忆,意味着现实的困窘。我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绝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固步自封,绝不能一味沉迷在历史的回忆中,而应与时俱进,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再续辉煌。“今天我以集团为荣,明天集团以我为荣。”我们青年人应该珍惜青春年华,趁着风华正茂之时,挥斥方遒,在祖国建设和集团公司发展的大舞台中,不为前进道路中的惊涛骇浪所惧,不为物欲横流的世风所迷,而应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生信条,荣辱不惊,宠毁不动的处世态度,与集团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迎接公司新辉煌,迈出人生新跨越。